不管是健康体检或是生病住院,其最常做的一项化验即血常规,在多达20余项血常规面前,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包括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RBC)计数以及血小板(PLT)计数,原因在于此三项分别代表了人体外周血当中非常重要的三种成分,它们反映了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情况。除了医生之外,其他人会看血常规实际上也很重要,原因是血常规中有许多要点,这些点通常都是一些疾病发生的前兆,明白这些如果常规性检查报告中出现了这些征兆的时候就能提前知晓所患的是什么疾病。
1 白细胞在血常规报告中代表的是什么?
白细胞之所以会增加,主要是受到中性粒细胞的影响,之后便是淋巴细胞。通常如果出现细菌感染则会使处于前线的中粒性细胞的比例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它的脾气非常火爆,这让他在应对寄生虫的感染的时候经常会升高来积极“应战”,但也有一些时候,它会对那些原本无关紧要的刺激产生过度性亢奋,从而导致过敏。嗜碱性细胞的升高时常会因为自身的免疫病攻击自身。各项白细胞的比例恰恰反应了免疫系统在工作当中的主要侧重点,以提示其免疫系统正在以一种免疫反应不断加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白细胞的计数超出了十倍乃至百倍的波动,外周血涂片中都会呈现出其他的细胞,并且常常提示白血病,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要对其特别提高重视度。
除过这些病理性的原因之外,也包括一些生理原因,比如饱食、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高温或严寒,也有女性在经历月经期、妊娠分娩期处于这些阶段均会使得白细胞比例升高,此外,一天当中也会产生波动,并且下午比早晨更高一些。如何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危急重症的征兆
2 血常规报告中红细胞反映的是什么?
红细胞是给全身输送氧气的,但其运送氧气的功能则由红细胞内部的血红蛋白来完成(红细胞计数正常值3.8-5.1*10^12L)。在报告单上面反映出来的就是红细胞的计数,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红细胞的压积此三个指标,它们会分别从红细胞的数量、血红蛋白的含量、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体积几个侧面进行考察,此三者之间是一种彼此相关的关系,但通常血红蛋白最常用。

假如出现患者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红细胞的压积低于正常情况,则患者极有可能患有贫血。贫血会引起乏力,头晕,心悸心慌等。导致贫血的原因有许多,包括红细胞生成减少:如缺少造血原料(铁、叶酸、B12);紅细胞破坏过多:如溶血;红细胞丢失过多:如大出血等。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同时升高则很有可能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此外居住在高海拔地区,长期重度吸烟,情绪波动等也会存在红细胞偏高的情况。
3 血小板在血常规报告中是什么?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成分,且它是由骨髓成熟巨核细胞产生的。血小板主要作用是促进凝血及血块收缩,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正常值125-350*10^/9L)。外科手术,脾切除,肿瘤等可引起血小板增多。而脾功能亢进,脾大,骨髓肿瘤等可引起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是引起出血的常见原因。
此外,血常规性检查中有一项C反应蛋白(CRP),它是由肝脏合成的能够反应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一般都含量很小,如突发急性创伤或是感染其血细胞含量也会升高,此时可以借助C反应蛋白的提高对炎症产生的程度进行判断。除了正文中提到的一些必要征兆常规性论点之外,该项目同样很重要,了解它也很有必要,普及有关血常规的报告阅读小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更多的生活小技巧。血液检查及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