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将肺内直径不超过3cm的病变叫做结节,其是指通过CT扫描检查出肺组织密度高于附近正常组织的一种斑点,而肺结节根据斑点的数目,可分为多发性肺结节和单发性肺结节,根据斑点的密度,可分为室性结节、部分室性结节以及毛玻璃样结节。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肺结节,怎样判断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发现肺结节应怎么办,下面闫主任给大家进行详细介绍。
1 肺结节的病因是是什么?
(1)肺结节良性病因。感染性病因、良性肿瘤、血管性病变以及结节病等是引发肺结节的良性病因。其中,感染性病因占良性结节的80%,如肺结核、真菌及因细菌感染引发的感染性肉芽肿等;在良性肿瘤中,比较常见的是错构瘤,约占肺内良性结节的10%,多见于中年人,可通过CT扫描进行确诊;而在血管性病变中,肺动静脉畸形是引起肺内结节的血管性病变之一。
(2)肺结节恶性病因。引起肺结节恶性的病因包括原發性肺癌、转移癌以及类癌等。其中,腺癌是原发性肺癌中最常表现肺结节的组织学亚型,来源于周围型病变;在转移癌中,大多数都为多发性肺结节,只有少数为单发性肺结节;而类癌属于一种低度恶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基本位于支气管中,但也有约20%的类癌会出现边界清晰的肺结节。吸烟与肺癌的关系

2 怎样判断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
(1)肺结节的大小。恶性病变的风险会随着肺结节的增大而增加。其中,肺结节直径小于0.5cm时,患有恶性的几率为1%;肺结节直径在0.5-0.9cm时,患有恶性的几率为2%-6%;肺结节直径在0.8-2cm时,患有恶性的几率为18%;超过2cm,患有恶性的几率则高达50%。
(2)肺结节的密度。根据密度可将肺结节分为肺结节可分为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以及纯磨玻璃结节。而比较多见的是实性结节,其通过CT扫描发现直径小于等于0.8cm的话,则患有恶性的几率就比较低;而纯磨玻璃结节通过CT扫描发现有超过3个月的磨玻璃样病变的话,则患有恶性的几率为10%-60%。
(3)肺结节的形态以及变化。其中,肺结节的形态是指通过影像学检查,对肺结节的钙化、边缘以及生长部位进行判断,可辨别肺结节为恶性还是良性;而肺结节变化指的是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肺结节增多现象比较明显的话,则患有恶性的几率就比较高。
3 出现肺结节应怎么办?
(1)实性结节。患者属于实性结节,且直径不超过0.8cm时,需进行连续低剂量CT扫描,一旦发现体积有增加时,可进行切除;若直径不超过0.6cm,需每年进行1次低剂量CT扫描;若直径在0.6-0.8cm时,需每6个月进行1次低剂量扫描;若直径超过0.8cm,需通过PET-CT检查来进行评估,当PET-CT检查显示恶性概率较低时,需在第3个月、6个月进行连续低剂量CT扫描,若结节保持不变的话,可每年进行1次低剂量的CT扫描,当PET-CT检查显示恶性概率较高时,就需要进行活检或手术切除。
(2)部分实性结节。患者属于部分实性结节,且直径不超过0.6cm时,应在第12个月进行1次低剂量CT扫描,之后每年进行1次复查;若直径在0.6-0.8cm时,应在第3个月进行1次低剂量CT扫描或PET-CT检查;若直径超过0.8cm时,就需要通过PET-CT检查进行评估,当PET-CT检查显示直径超过0.8cm,且部分实性结节恶性概率较低时,需在第3个月进行连续低剂量CT扫描,若结节保持不变的话,可每年进行1次低剂量的CT扫描,当PET-CT检查显示恶性概率较高时,需立即进行活检或切除。
(3)纯磨玻璃结节。若患者属于纯磨玻璃结节,且直径小于等于2cm时,需每年进行1次低剂量CT扫描;若直径超过2cm时,需在第6个月进行1次低剂量的CT扫描,若结节没有变化时,可每年进行1次低剂量的CT扫描,但若结节有明显变化,就需要进行活检或手术切除。
总的来说,在体检的过程中若发现肺结节时,不要紧张也不要忽视,需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做到及早发现、及早诊断,从而对肺结节进行及早治疗。我的肺需要做CT检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