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项不合格的血液检验怎么回事

浏览: 作者:杨健康 来源:天津慈铭奥亚体检中心 时间:2020-06-15 分类:体检知识
很多疾病都需要依靠血液检查提供诊断的依据,无论是血液本身存在的问题,还是检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当出现血液检验不合格时,我们就会产生疑问

  很多疾病都需要依靠血液检查提供诊断的依据,无论是血液本身存在的问题,还是检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当出现血液检验不合格时,我们就会产生疑问,是不是我们身体出现了问题,那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一、血液本身存在的问题

  血液检查包括很多种,我们简单的来了解一下最常见的几种,当这几种血液检验超出或低于正常值,属于不合格时,是怎么回事,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天津体检中心张主任带领大家了解一下

  1 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的项目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系统,当血常规检查中红细胞异常时,可能是患有心脏病、肺气肿、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当白细胞异常时,可能是患有细菌感染、炎症、中毒、病毒感染、血液疾病等;当血小板异常时,可能是凝血功能异常。如何全面分析血常规检查报告

  2 血糖测定

  当通过静脉取血监测血糖时,两次及两次以上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高于正常值,则确定为糖尿病。

  3 微量元素

  一般孩子偏瘦、挑食、不长个,都会给孩子化验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有锌、钙、镁、铁、铜、铅、钾、钠、氯、磷、汞、硒,如果钾低会出现低钾血症,钾高会出现高钾血症,有明显的乏力症状;镁偏高,可能会甲状腺功能减退或关节炎,镁偏低,可能会出现腹泻或长期甲状腺功能亢进;锌高会出现溶血或甲状腺功能亢进,锌低会导致孩子生长缓慢、厌食、挑食、免疫力低、经常生病等;钙低时,容易发怒、睡眠不好、多汗、枕秃、夜啼等;硒偏高会出现白内障或肝硬化,偏低会出现贫血或心肌损伤等;缺铁可以引起缺铁性贫血。微量元素缺乏时,可以通过饮食或药物进行调理。

  4 肝功能检查

  当肝功能检验不合格时,可能是肝脏功能出现了异常,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癌等,还需要进一步的确诊。

  还有一些其他的血液检查,如血流变,血流变偏高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脑血栓、心肌梗死等疾病。血液检查不合格时,通常代表我们的身体有些部位出现了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

  二、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给患者抽取血液标本,化验血液标本时,也要注意检验的准确性,以免给医生提供错误的信息,导致诊断错误,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

  1 医护人员技术不熟练

  在采血检验时,有些病人血管不充盈,用止血带绑扎时间太长或过紧;采血人员用力拍打抽血部位,导致血管溶血;针尖在血管中反复动,损伤细胞组织,也会造成溶血;摇抗凝管用力太大或送检时经过颠簸等,会造成溶血现象;不用采血针,用一次性注射器,注入试管用力过大,使细胞受外力影响造成溶血;采血时注射器与针头连接不畅,使空气进入产生气泡,造成溶血;真空采血提早拔出采血管、采血后未能及时摇匀、采血顺序错误、在打点滴的胳膊肘处采血,抽血部位经消毒未干就开始采血等不规范的操作,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导致“假阴性、假阳性”的发生。如血液标本没有完全抗凝就开始离心,使纤维蛋白残留在孔板上,造成“假阳性”,或者标本采集后、分离时被细菌感染等,都会影响检验结果;采完血后,血液标本保存不当,如放置时间过长,采血后应及时送检,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应放置在低温下冷藏,储存时间也不宜过长,不得超过两天,以免滋生细菌;抽血量过多或过少不符合要求。因此科室或医院要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经常参加学术研讨会等,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医护人员一定要熟悉操作流程,了解操作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怎样去解决问题,经常学习专业知识,多听多看,尤其是在实习或刚参加工作时,不要过于紧张,以免造成工作失误。

  例一:小李是一名刚实习的护士,被分配到了血液采集部门,在实习期的某一天,一位患者来采血化验血常规,这位患者的静脉血管很细,不好扎针,小李给患者采血时,由于血液不畅通,进针部位也有些浅,小李便晃动针尖部位,想使血液流通的快一些,在采血完成后,血液标本被送到了化验室进行化验,在化验时,医生发生标本出现了溶血现象,怕影响血液检查的结果,便找到了患者的基本信息,请患者再重新抽取血液标本,小李也了解到是自己的采血操作不当而引起,也向患者诚恳的致歉,患者也表示理解小李,重新抽取了血液标本进行了化验。


  2 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烈

  在采血时,采血人员要核实患者的信息,不要贴错标签或留错标本,在标本运送交接时,做好记录,对检测仪器要进行消毒,定期维修,如果有问题要及时处理,设立完整的管理体系,做到有责任心,要细心,科室内部要经常讨论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例二:王女士今年50岁,平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但常年进行药物治疗,病情一直很稳定,在一个月前,王女士来到医院进行体检,在检查完其他项目,来到采血处采血,随后便在休息厅等待血液检查结果,一个小时后,王女士取来了化验结果,上面显示王女士疑似患有肝癌,建议做进一步检查,王女士当即心脏病发作,被送进了急救室,待王女士女儿来了以后,对主治医生說,王女士每年都会来医院做体检,虽然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但是肝脏却没有检查出任何异常,怎么会就成了肝癌了呢?医生建议再做一次详细的检查,经再次检查后,王女士的肝脏并没有任何异常,王女士的家属很困惑,便来到王女士血液检查的化验科室了解情况,经过科室调查发现,王女士的血液标本和另外一名患者的标本弄混了,本来血液标本上面的名字应该是别人的,结果贴上了王女士的信息,导致这一检验结果的失误,王女士的家人要求追究其责任,医院也作出了相应的回应。

  三、患者检验前存在的问题

  血常规检查前要空腹,在前一晚8点后禁食,也不要吃油腻、高蛋白、纤维性、刺激性食物,不要喝酒,以免影响检查结果;检查肝功能时应该空腹8小时,抽血前不要剧烈运动,不要服用药物,以免导致结果有差异。

  例三:高大爷的家里来了客人,高大爷便多喝了几杯,在第二天来医院检查血常规时发现血小板异常,高大爷说以前没有这样的情况啊,医生解释到,一种是身体自身产生的问题,其次就是与检查前的饮食或睡眠、情绪、过度劳累有关,高大爷说昨晚喝了一些酒,吃的火锅,医生说那明天再重新验一次血,今天不要吃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不要喝酒,早点休息,待高大爷第二次化验血常规后,化验结果无明显异常。

  因此为了保证血液检查的准确性,需要患者及其医护人员共同配合,从而给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有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