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颈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怎么办

浏览: 作者:杨健康 来源: 时间:2020-04-01 分类:健康常识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人颈动脉有异常的人数呈显著上升趋势,最新的中国慢性前瞻性研究显示,有三分之一的中国成年人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人颈动脉有异常的人数呈显著上升趋势,最新的中国慢性前瞻性研究显示,有三分之一的中国成年人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是将血液由心脏输送到大脑的必经之路,颈内动脉负责大脑半球的前部和中部供血。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危险因素使血管内皮受损、内膜增厚,胆固醇、脂质在血管内壁上越积越多。一开始只是点状的,接着变成脂质条纹,继而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颈总动脉分叉处由于血流慢和湍流,更易于长斑块。

  临床研究表明造成颈动脉硬化及斑块的主要因素,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饮酒、肥胖和缺乏运动等

  颈动脉硬化及颈动脉斑块的危害有哪些?

  颈动脉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俗称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约三分之二的脑梗死,与颈动脉硬化有关;当血管内膜脂质沉积,内膜逐渐增厚,形成粥样斑块,当管壁应力增大时,容易使斑块,尤其是软斑,破裂、脱落成栓子,并暴露脂质或胶原,容易激活血小板,启动凝血系统,引起血栓形成,是最终引发脑梗死的主要潜在因素。

  颈动脉分为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是向脑内供应血流的主要动脉。当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病变时,会造成官腔狭窄,严重时甚至堵塞或破裂,从而使脑内血流灌注急剧下降,而且管腔狭窄处的斑块和血栓容易脱落,其脱落后会随血行进入脑内血管,使脑内血管发生严重堵塞,从而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甚至永久性残疾。

  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方式取决于斑块大小

  有些人体检查出颈动脉粥样硬化后不以为然,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不舒服,就相信自己没有问题。这种认识是不靠谱的。

  50岁以上的人群,大约70%在体检中都有可能查到颈动脉斑块。就像一个铁水管,用了几十年,总会长点锈。

  一般来说,颈动脉出现斑块大多数与年龄和动脉硬化有一定关系,同时还有一些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肥胖等危险因素与全身的动脉硬化有关。

  斑块到底多大才算大?颈内动脉的内径4~5毫米,是脑部供血的主要血管之一。这根关键的“管道”内出现“垃圾”,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原因。

  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是动脉硬化的表现。要看斑块的大小、软硬度及有无斑块破裂等情况而定。

  颈动脉狭窄低于50%且没有临床症状的,只需药物治疗;狭窄50%到70%需要根据症状选择治疗方法。如果患者出现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比如突发性的肢体无力或麻木,说不出话、一只眼视力突然下降等,这可能是因为脱落的斑块堵塞了脑内血管而造成局部缺血,这时候就应该进行手术治疗。当颈动脉狭窄超过70%时,也应该考虑手术治疗。

  小的斑块、没有造成颈动脉狭窄的和非漂浮性斑块,可以暂时不手术治疗,应当随诊观察,但必须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防微血栓形成。若发现斑块增大造成颈动脉狭窄时应当及时手术治疗。

  颈动脉是心脑血管健康“晴雨表”

  颈动脉表浅,可以作为全身动脉的一个“窗口”。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冠心病和脑动脉硬化成正比。和颈动脉相比,心脏的冠状动脉、脑血管更细,分叉和弯曲更多,更容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这就是说,如果颈动脉已经出现了粥样硬化,那么就要警惕心脑血管的粥样硬化情况,很可能更加严重。

  颈动脉斑块的综合防治措施有哪些?

  如果颈动脉彩超仅发现内中膜增厚,或形成了斑块,但仅仅为Ⅰ级或Ⅱ级,动脉狭窄还没有超过50%,这时如果积极干预的话,斑块有可能逆转,甚至消退。具体可参考以下措施

  (1)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如果查出颈动脉斑块,一定要注意严格控制血压,建议使用长效降压药物,尽量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应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若伴有血脂异常,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使用降脂药物,将血脂降到理想水平。

  (2)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通过减少饮食的热能和增加体育运动减轻或控制体重。坚持每天至少30分钟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上楼梯、骑自行车等;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十分重要,要保持积极乐观、豁达和轻松的心情,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知足常乐。饮食上每天保证400克的蔬菜和水果,多吃谷物和豆类食品,尽可能减少含脂肪多的食品如鸡蛋、肥肉等的摄人,每天食盐量应小于5克,尤其对高血压患者目前主张每天食盐量应小于2~3克;低脂清谈饮食,多喝水,加强锻炼,提高抗病力。

  (3)戒烟、控制饮酒:男性平均每天饮酒量不超过20~30克酒精含量,女性不应超过10~15克酒精含量。

  (4)药物治疗: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可选择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口服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一日一次,每次100~150毫克。亦可使用控制和减缓颈动脉斑块进展的药物,目前经临床研究证实有效的药物有他汀类调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等。

  (5)手术治疗:如果颈动脉狭窄已经比较严重(超过70%),并且已有相应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必要时医生可根据情况选择做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血管内支架置人术治疗。

  (6)定期体检:特别是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应提早筛查。定时查体可观察斑块的大小和性质,并及时咨询神经内科医生,调整药物,以控制病情发展。

  备注:因个体差异不同,文章中所使用的药物在使用前必须咨询专科医生。本文转载于微信:tijian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