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另一位林阿姨就幸运了一些。在2012年体检时,林阿姨就发现了胆囊息肉,当时问题不大也没过多在意,直到2018年的某一天,她突然感到腹部疼痛,并且疼痛呈放射性,剧痛难忍,她还伴有呕吐胆汁样液体的症状,去医院做CT检查时被告知需要摘除胆囊。手术治疗后,林阿姨的情况才逐渐好转。
这第二类会诱发胆囊癌变的“异物”就是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大多数没有症状,往往容易被忽略,专家告诉我们,有一种胆囊息肉发生癌变的概率非常高。
胆囊息肉可以分为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假性息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息肉,只是息肉样的改变,它是胆固醇附着在胆囊黏膜上的结晶。胆固醇息肉癌变概率低,但也要定期观察,防止引起胆囊炎症。
而真性息肉则往往指的是腺瘤,腺瘤样息肉往往是单发的,短时间内生长较快,腺瘤样胆囊息肉超过1厘米,癌变率可以达到30%,现有的检查手段无法区分息肉的种类,所以,在临床上,只要息肉超过1厘米,就要引起高度重视。
1.手术摘除胆囊
胆囊是人体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消化器官,在不得不切除胆囊后,会对消化功能带来一定的影响。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失去这个功能后,我们在进食脂肪类食物的时候,会由于胆汁不足而发生脂类消化不良,从而引起脂肪泻。不过,人体自身有调节功能,胆囊切除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
【提示】发病后是否需要切除胆囊,医生会为您制订治疗方案。
2.拒绝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
在胆囊结石形成的因素中,饮食因素非常关键。过多脂肪类的摄入会导致胆固醇摄入过多,胆固醇过饱和就会出现胆囊结石;刺激性的食物会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这样一来,胆汁就有可能出现不正常的分泌,甚至出现反流,这样的反流可把细菌带入胆道系统,而细菌是诱发一些胆色素结石的因素,因此,过多摄入刺激性食物有害胆囊健康。
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躺着吃东西会影响消化以及胆汁排泌,从而导致胆固醇不被很好地溶解,消化功能紊乱还会引起肠道菌群的失调。
摄入胆固醇过高的食物、大肠杆菌污染的食物和刺激性的食物,以及长期不吃早餐、饭后久坐的习惯都是胆囊健康的杀手。要减少胆囊病变的发生,应先从摒弃不健康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开始。 胆囊息肉的症状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