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浏览: 作者: 来源: 时间:2019-12-05 分类:健康常识
 什么是骨质疏松?主要是指患者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骨小梁的量减少,即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量减少。当前,随着老龄人口的大量增加,骨质疏松症已跃居成为21世纪第五大疾病,其临床特征是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高,属于进行性骨代谢疾病。老龄人或由于身体衰退,营养不够、锻炼不足,女性绝经期后雌激素减少引起蛋白缺乏,都会引起骨量减少,导致骨质疏松,老年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大危害性,伤残率较高,同时易出现二次骨折,严重情况下可危及老年人的生命。由于医学上针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并不尽如意,因此如何做好预防才是关键。

什么是骨质疏松?主要是指患者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骨小梁的量减少,即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量减少。当前,随着老龄人口的大量增加,骨质疏松症已跃居成为21世纪第五大疾病,其临床特征是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高,属于进行性骨代谢疾病。老龄人或由于身体衰退,营养不够、锻炼不足,女性绝经期后雌激素减少引起蛋白缺乏,都会引起骨量减少,导致骨质疏松,老年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大危害性,伤残率较高,同时易出现二次骨折,严重情况下可危及老年人的生命。由于医学上针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并不尽如意,因此如何做好预防才是关键。 
  1 老年骨质疏松表现 
  1.1疼痛。疼痛症状是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且其中约有70%左右的患者表现为腰背疼痛。患者疼痛由脊柱逐渐向两侧进行扩散,在坐位或仰卧位时疼痛可缓解,久坐、久站或直立情况下可加重;患者晨起疼痛较轻,夜间疼痛较为严重,且在患者咳嗽、大便用力、弯腰时疼痛更为明显。通常骨质疏松患者骨量丢失超过12%便会表现出骨痛症状。由于患者椎体骨小梁出现萎缩,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发生前屈,而机体腰肌会对脊柱前屈进行纠正,从而增加肌肉收缩,导致肌肉长期处于疲惫状态,从而出现疼痛。 
  1.2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患者最常见的症状表現之一,患者一般在负重、摔倒、弯腰或挤压后出现骨折,通常脊椎、前壁、肋骨、盆骨等部位容易发生骨折。临床上调查研究发现,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通常容易发生脊椎压缩性骨折,且患者在出现骨折后容易发生突发性腰痛,多卧床采取被动体位,但是患者通常不会出现神经根压迫体征。 
  1.3体型改变。最明显的体型变化便是患者身长缩短,并出现驼背等情况。由于患者脊椎椎体前部通常组成为松质骨,这部位是人体中负重量最大的部位,特别是人体11胸椎、12胸椎、第3腰椎需要承受较大负荷量,极易发生压缩变形,导致人体脊柱出现前倾,从而使得患者出现驼背症状。并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患者骨质疏松情况更加严重,驼背程度也会越来越明显。人体中椎体数量为24节,正常人体每个椎体约高2cm,而骨质疏松患者由于椎体压缩,椎体缩短,从而导致患者身长缩短。 
  1.4呼吸功能下降。患者在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脊椎后弯,胸廓出现变形,会对患者自身肺活量及最大换气量产生影响,导致患者呼吸功能下降,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 
  2 老年骨质疏松如何预防 
  2.1多参加体育运动。老年人日常应适当加强体育运动,可以有效促进自身肌肉张力及肌肉弹力的提升,提高老年人骨骼耐受能力,同时良好体育运动还可提升老年人骨骼流血量,使得骨骼保持较好营养,推迟骨骼老化的发生。但是老年人在进行运动过程中应要把握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确保老年人安全最为重要。并且在运动场地上要做好选择,在平软地面进行运动,不要进行一些剧烈活动,避免和一些年轻人同时进行活动,防止被他们冲撞出现损伤。 
  2.2注意合理营养。对于老年人来说,要想维持骨骼强度,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元素,保持骨骼中钙含量对于骨基质行程来说有积极意义。很多老年人都存在钙含量不足情况,这与老年人日常饮食有很大关系,因此老年人在日常饮食上要注意摄入适量钙。比如老年人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牛奶、鸡蛋等,另外一些豆制品、鱼虾中也含有较多钙,老年人应结合自身机体情况适当选择。 
  2.3保持良好心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老年人思维敏捷度提升,从而促使老年人平衡能力和神经反应的增强,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老年人骨折情况发生。另外,老年人在对待疾病上也要保持良好心态,有病就及时就医,要正确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一些疾病是正常现象,不要过度担忧。 
  2.4防止跌倒。老年人由于骨骼疏导导致骨头脆性增加,很容易发生骨折,要想降低老年人骨折发生率,最为重要的便是要防止跌倒。老年人应尽量避免独自一人生活,在进行日常活动中要做到有人陪伴,并且在行走、过马路时注意观察周边情况,在下雨天或是恶劣天气下尽量不要出门。 
  2.5药物预防治疗。当前针对骨质疏松预防治疗上有很多药物,比如说如果老年人饮食中摄入的钙含量较少,可服用钙片来对体内钙含量进行补充。为了促使体内钙质得到更好吸收,还要适当补充维生素D,可以选择服用活化维生素D。但是要注意药物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老年人日常做好保养才是关键,并且在进行药物预防治疗上,老年人应严格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切记不可自己胡乱用药。 
  2.6培养良好习惯。老年人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尽量不要抽烟饮酒,研究发现烟可以增加血液酸度,从而造成骨质溶解,加重老年人骨质疏松情况。而饮酒过多则可能会引起溶骨内分泌激素升高,导致钙质从尿液中丢失。 
  3 中医可以预防老年骨质疏松 
  3.1针灸。针灸是中医诊疗中常用方法,治疗效果明显,且安全性较高,不会引起老年人发生毒副反应,同时产生医疗费用较低,经济实用。针对老年骨质疏松症采取针灸治疗有助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状改善,缓解老年人疼痛,同时提升老年人骨密度,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症预防有显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3.2推拿。推拿属于物理方法,通过推拿治疗可以提高老年人消化功能,有利于老年人钙吸收,帮助促进老年人维生素D活化,对老年人骨质疏松延缓有积极作用。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推拿治疗后,老年人疼痛有明显下降,且老年人骨密度及血清骨钙素也有所提升,可见推拿在老年人骨质疏松预防及治疗中有一定疗效。 
  3.3艾灸。艾灸主要疗效是温经通络,可起到活血化瘀作用,对于老年人骨代谢指标有明显改善效果,可以促进老年人骨细胞活性提升,同时对破骨细胞活动有一定抑制效果。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对老年骨质疏松症老年人采取艾灸治疗,可提高老年人骨密度,同时促进老年人体内雌二醇含量提升,以此来促进老年人骨形成,从而发挥治疗效果。临床上对老年骨质疏松症在艾灸治疗上,选用穴位主要有足三里、脾俞及肾俞。 
  总而言之,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加强老年骨质疏松预防对于老年人来说有积极意义,可大大降低老年人骨折发生情况,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怎样防治骨质疏松